包装工程专业定位与培养研究
包装与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关系包装工程专业定位与培养研究文/张国强养宽口径、厚基础、懂管理,具有系统集成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包装教育的努力方向。关键装工程、系统、培养包装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包装工业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为包装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包装学展中,要求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适应包装工业系、包装教育体系也日趋完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范已经推出,一部分高校也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为配合以上工作的进行,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专业规范和养方案的制定首先是根据该专业的行业性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学科体系的要求来确定所需要的专业课程,然后开始制定此类专业课所需要的专业基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来确定所必须开设的基础课,最后根据教育体系培养要求开设其他相应的课程,同时可以根据各个学际情况和优势增加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突出其学科特色优势。一、包装的性质与行业特点包装主要是研究包装物、被包产品以及它们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工程科学为主干,与社会科学相关联的特征,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技术学科。包装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被包装的产品来展开的,即被包装物主要问题,其他问题如流通环节、环保是次要问题。
所以包装首先解通、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些次要问题就无从谈起。如果包装只完成了保护功能,还不能算是等方面问题才能达到主次系的完美结合,同时使商品保值,也就是次要问题解决好了可以使主要问题解决的更好,次要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主要问题的解决。包装物、被包装物以及人与环境之间也体现了外在与内在之间的关系,即被包装物是内在因素,包装物、人与环境是外在因素,如何处理好内外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如产品在生产线被包装一直到消费者打开包装使用该产品期间,产品和包装物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会对产品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变化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处好该类问题也就能使被包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同时包装现它们与人和环境能否和谐相处,产业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由此看来处理好主次关系,内外关系是解决包装工程中问题的关键所在。包装个环节(工序),但它不是产业链的终端,而是链,带动了产业链上游与包装相关的材料、机械、仪器仪表、电子展,实现了产业新的循环,而且包装处于的产业链循环的前端即产业链的上游。产业链是由产品设计、原料选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八个环节组成,产品设计在最高端,终端销产品设计、原料链的上游,通常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环节是产业链中最有话包装系统包装工程包装工程师的任务包装产品下线到用户使用这段时间,就完成了使命,而变成了废弃物,往往材料利用周包装材料使用装是系统工程包装的实际工作就是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形态和使用对象及要求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采用恰当的包装结构,达到保护产品的目的。
外观外形的设计和选取决定了是否便于运输和销售,能否方便用户使用。色彩装潢应该起到美化商品促进销售,还应符合民俗文化及心理的要求。使用的材料和结构和被包装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相互之间会出现哪些物理和化学变化,会对产品产生哪些影响,对于不同的产品所采取的包装要求就不同,必须有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包装工艺。能否达到这些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需要相关仪器仪表的检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要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来完成包装的过程。另外包装弃物回收与再用也是包装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包装行业要实现产业循环,就要给各环节定位并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包装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可以看出包装设计是灵魂,属于核心内容,包装材料是基础,包装工艺的制定与实施是成败的关键,包装检测是包装质量的保障,包装装备是实施高效生产的手段,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是节能减排,可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而且各个方面互相影响,其关系错杂,所以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对待并解决包装问题。系统工程是研究复杂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由许多密切联系的元素所成。设计该复杂系统时,应有明确的预定功能及目标,并协调各元素之间及元素和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系统从总体上达到最优目标。
包装是一个为产品服务的工序,输入的是产品,输出的是经过包装的产品,把包装当做一个系统来看待,是因为包装具备了系的特征。首先是系统的目的性。包装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包装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目标,并由它决定了包装的性能指标、结构形式和组要素。设计时必须首先弄清其目的,否则无法构成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包装系统,当包装系统存在多个目标时,要从协调的角度出发寻求平衡,以获得整体上的最佳效果。其次是系统的关联性。包装体系中的材料、结构、工艺、装备、检测等各个要素存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包装体。再次是系统的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包装也外,随着科技发展,经济增长,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的进步,其包这种系统特性的改变,并引起包装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相应变化。还有系统的结构性和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必然被包含生态环境,而包装本身又有许多小系统组成,在它们之下还可能有更小的系统,从而构成了如图个要素发生变化或出现问题时,都会影响其要素或整体功能的发挥,不能离开包装的整体去片面强调其中的成部分,包装系统设计与组织的好坏,是包装整体功能否实现的关键。
所以包装工程是一种系统解方案和设计,离开了系统,包装工程只能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品,或者说是一种无奈的抢夺。利用各门专业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包装工程是多学科的系统集成和技术集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独立学科要想取得突破尚且不易,作为系统集成的包装要想取得进展就更为艰难,如何把各种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包装领域,是包装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三、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设包装工程专业的高校担负着包装行业人才培业人才。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将来从事的是包装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也就是毕业后要担负起包装工程师的职责,上要靠高校培装工程专业人才来实现,如何很好地培养他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包装工程是结合,多科交叉的应用技术学科,对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宽口础,高素质,专业功底深,懂管理,具有系统集成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中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有两种传统模式即专业技术型及研究导向型。但未来包装工程的发更迫切需要的时另三种工程技术人才,即技术集成创新人才、产品创意设计人才以及工程经营管理人才。对于四年制本科教育来说,要让学生将包装学科领域的知识全部掌握是不现实的,而本科阶段的培养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满足多方位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所以对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强化基础课。
要加大基础课学时做到厚基础,如数学除开设 高等数学外,还要增加工程数学的内容,如矩阵,数理 统计,复变函 数等,化学课也要加强,机械制图要学会计算机辅助画图,计算机基 础学习要上层次。另外一些必须开设的课程如微机 应用,色彩与素描基础等可以放到基础课里来学习。 2.扩宽专业基 础课。专业基 础课的内容 要尽量拓宽,保障宽口 径,应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 传热学基础,计算机辅助三维造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自动 控制原 础,电子电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材料 础,工程化学(微生 础)等,这样做可以围绕包装涉及的内容拓宽知识面,为今后专业课 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为把系统集成用于 包装准备素材。 3.专业课突出专业体系和 大,不可能把所有包装专业的课程都开设出来,但是必须确保包装学 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即要系统学习包装工程课程体系所涉及的核心课 程,也就是构成包装系统的基本要素必须得到充分 现,培养学生 用系统的观点来对待 包装,这样才能围绕包装把相关专业课形成 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几门独立的专业课,同时 结合各学 4.增加设计、实验和实践环节。
每门专业课尽可能都 计,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体 现,也是包装工程系统中的核 心内容,是培养系统集成能力的必要 手段,所以要通 过突出课程设 计来强化各种设计能力的培养,如工程设计能力、艺术设计能力、计 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和艺术上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还要 提倡培养 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系统集成能力来解决包装工程的问题。 在保证包装工程培养方案规定实验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开 包装标准中涉及的实验内容,还要多开设开放性试验,综合实验,创 新实验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系统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